二十一届“红烛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设计思想】
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营造宽松、开放、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在多元体验中构建历史知识体系。设计的理论依据包括人本主义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景教学论。通过苏联歌曲欣赏、历史视频欣赏、历史短剧表演、图文并茂的史料、时政信息等多种教学载体激发学生兴趣,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帮助学生体验历史学科蕴涵的时代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理解“一边倒”的必要性;归纳新中国初期主要外交成就;通过新旧中国外交的对比,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实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采用讨论法、角色扮演、史料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弱国无外交。若使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则必须增强综合国力。
(2)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育,感悟周恩来外交才华和人格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2.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课前预习,掌握基本史实;
(2)按照教师的要求,分组搜集资料,排演1个历史短剧。
2.教师准备:
(1)布置学生的课前预习题。
(2)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
(1)利用多媒体技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为背景,配以歌曲《红旗飘飘》,渲染历史情境,使学生一进教室就迅速把思绪集中到那个激动人心的时代。
(2)在教室讲台两侧各放凳子用于短剧表演。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1)教师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并制成Powerpoint课件,为创设历史场景,活跃课堂气氛及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做准备。
(2)学生制作历史剧的演出道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出示一组旧中国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图片,引导学生概括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历史,出示周恩来对旧中国外交的评价,激发学生思考:新中国外交状况如何?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外交政策和方针1.外交政策
出示材料:《共同纲领》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具体规定,引导学生概括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概括材料的核心内容并提醒学生注意《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因此它规定的外交方针是基本国策而非权宜之机。教师还要介绍独立自主这一重要历史概念的内涵,因为这一概念是正确、全面理解本课的钥匙。
2.外交方针
(出示表格),学生分组合作,填写。
方 针 |
含 义 |
意 义 |
|
|
|
|
|
|
|
|
|
出示《战后世界形势图》
指导学生读图,分析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突出特点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
出示材料: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新中国外交面临的两条道路的选择。
设身处地
如果你是新中国的最高领导人,你将如何选择? 理由何在?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提示从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两方面分析。
说明:学生在回答问题后,教师给予点评:比如指出学生回答中的亮点和缺陷,引导学生反思出错的原因。
二、外交成就(板书)
要求学生迅速浏览教材,简要列举建国初期外交重大成就。
1.与苏联等过建交(板书)
出示图片:《中苏建交》。
出示材料:1949.10—1950.10新中国与17国建交,形成第一次建交高潮。
2.毛泽东访苏与中苏结盟(板书)
出示材料:毛泽东访苏和会谈经过,引导学生思考:你对这次出访和签约过程有什么感想?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相互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设计悬念:中国近代史上与俄国曾经签订过不少丧权辱国的条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也是如此吗?
出示材料:《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核心内容。提问:(1)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条约?(2)它的签订在当时有何意义?
播放背景音乐《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等苏联歌曲。(出示照片)苏联援华专家;(出示材料)苏联歌曲;(出示图片):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静静地顿河》(出示材料):苏式服装:列宁装、布拉吉;(出示图片):展现中苏友谊的宣传画;(出示图片):苏联文学:《海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说明:通过音乐、图片、文字材料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和体会中苏结盟带来的中苏之间亲密友好的关系,深刻理解中苏结盟的意义。
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板书)
想一想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6页,合作探究,思考以下问题:(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何时由谁就什么问题提出来的?(2)该原则包括哪些内容?(出示材料)
学生合作解决了以上问题后,集体朗读,加深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理解。
试一试
出示材料:联系时事政治,美国侵犯中国领空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例子。让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出示材料:外交部长唐家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评价,指导学生根据材料概括该原则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说明:该设问目的是让学生将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结合起来,多角度讨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4.出席日内瓦会议(1954)(板书)
视频欣赏
播放视频《日内瓦会议》,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看:
(1)在此之前,新中国有没有参加过大型的国际会议?(2)这次会议主要解决哪两个问题?
(3)会议的结果如何?为什么?
看完视频指导学生完成以上三个问题。
说明:通过历史视频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到历史情景中,然后让学生进一步讨论探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学生进而形成自己的知识、观点,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体会到周恩来总理高超的外交艺术和才能,认识到新中国的外交为世界和平所做出的贡献。
5.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1955)
情境模拟
学生表演《万隆会议》的历史剧。
出示材料:周恩来的一段话,引导学生分析: (1)周恩来“求同存异”中 “同”、“异”各是什么? (2)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该方针的?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
说明:在历史课情境教育中,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的角色,参与教学活动中,要学生展现历史内容,要学生去思考,去准备,去亲身体验,在担当角色—理解角色—体验角色—表现角色的实践中,感知具体知识、并在对客观历史的具体认识过程中得到情感和认知的升华。
三、课堂小结:
图说历史
出示图片,指导学生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总结建国初期外交的五大成就。
感悟伟人
出示材料:世界名人对周恩来外交的评价。
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新中国总理周恩来为我国外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深切爱戴和尊敬,并体会他高超的外交才智。
四、布置作业:
课后探究
日内瓦会议后,朝鲜代表评价:“莫洛托夫将外交变成科学,而周恩来使外交变成艺术。”试追寻周恩来外交足迹,品味其外交艺术,撰写小论文《周恩来的外交艺术评析》。
【板书设计】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外交政策和方针
1.基本政策:独立自主和平政策
2.外交方针
(1)“另起炉灶”
(2)“一边倒”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二、外交成就
1.与苏联等国建交
2.毛泽东访苏与中苏结盟
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
4.出席日内瓦会议,促成印度支那问题解决(1954年)
5.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195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