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台中学 >> 新闻中心>> 东中新闻>> 正文内容

杨晓翔在教学新时空展现生态课堂的魅力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12日 点击数:

 

如果说“原生态、生成态、生命态”是对生态课堂的三维标注,生态课堂重在构建学生的核心素养、智慧原乡。那么数学的原乡,就是以“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返璞归真。从高中数学的课程标准、教育现状、微观实施等多角度考量,生态课堂无疑正引领我们步入教育的一种桃源胜境。

今天下午,一堂紧扣生态课堂构建的数学课,在江苏教育新时空“名师课堂”播出,引起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省市县三级教研领域的专家、盐城市邹施凯名师工作室“掌门人”分别对本节课展开了精彩而深刻的点评,回答了网友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

执教者:江苏省东台中学副校长杨晓翔。他系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先进个人。

本节课,杨晓翔围绕三维数学生态,以“平面的基本性质(第一课时)”为课题,通过创设情境,巧妙引导学生将思维从感性到理性进行过渡,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发现数学;通过构建研究平台,建立和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几何直观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交流中理解数学;通过暴露建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方法实现平面几何向立体几何的迁移、渗透,在思想方法中研究数学;通过共同实验探究,再现“公理”的建立过程和生活常识的验证,培养学生有理有据、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思维品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热爱数学------一系列生态化的手法,使得平面的基本性质呼之而出。课堂中,师生相互讨论与纠偏,气氛相当活跃。

 

 

盐城市教科院吴彤主任主持专家点评活动。江苏省东台中学校长邹施凯、盐城中学副校长李生结合杨晓翔这节课,就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生态课堂”?在生态课堂中教师如何定位、学生又如何定位?普通高中“生态课堂”除了原生性、生成性、生命性外,还有哪些具体的核心特征?如何建构“生态课堂”?等诸多话题进行研究了互动交流。

专家们普遍认为,生态课堂本质上是用源于生活的真情,呼唤“原生态”的课,让学生学生活的知识;用学会生存的追求,创新“生成态”的课,让学生学生存的技能;用感悟生命的境界,演绎“生命态”的课,让学生学生命的意义。本节课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让课堂数学与实际生活对接,具有浓郁的生活味、质朴的自然情。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及时生成,有效促进了学生加深对数学语言的理解与使用。将平面的特征与点、线的特征,平面的基本性质与直线的基本事实进行类比,让学生体会到类比方法在研究数学的有效应用。大家一致认为,这节课回归了数学的核心素养,学生真正跻身了智慧原乡。

邹施凯认为,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生态课堂的建构,就是要求教师重视、强化“育”的功能,坚持不懈地进行“方向性的引导”,循循善诱,最终达到“认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师应该是学生这方面的导航人。吴彤认为,生态课堂中的教师同时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师生双边活动的收益者、学生心理状况的监护与保健者。大家共同认为,生态课堂中,学生不仅是知识体系形成的自我建构者,而且是课堂生态环境的利用者和改造者,也是同学间相互协同发展的合作者。

交流中,吴彤、邹施凯、李生、杨晓翔还就网友提问的生态课堂核心特征,从整体和谐性、绿色开放性、师生协同性、可持续发展性四个方面进行了回答。从开放的课堂观念、开放的课堂环境、开放的信息流、开放的教学过程、开放的课堂评价等角度阐述了生态课堂构建的策略与手段。

 

 

课后,邹施凯向来自省中小学教研室的李善良博士,详细介绍了东中生态课堂构建中“课比天大、教师第一”的教学主张,“两课四建设”的教改举措,“题为命脉、问是关键、以题导学”的特色做法,以及“盐城市邹施凯名师工作室”等对方极感兴趣的内容。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