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天地
【国旗下讲话】强化养成教育 做文化东中人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金色十月,天朗气清,秋风飒爽,再次唱起雄壮的国歌,看着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我们的心头油然升起一种期待,那就是在这绚丽的季节里,用我们的汗水和智慧再书写一段美丽的人生。9月28日,东台市教育局召开了2017年全市中小学养成教育工作推进会,29日学校政教处印发了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其中从思想感情、学习习惯、文明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志愿服务等六个方面对全体同学提出了具体要求,下午的班会课各班级要组织学习。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强化养成教育,做文化东中人》。
著名心理学家李德说过:“播下你的良好行为,你就能拥有良好的习惯;播下你的良好习惯,你就能拥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拥有良好的命运。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程,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措施,是立德树人和学生终身发展的时代要求。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长期坚持良好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形成自然的人。先来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著名餐饮企业招聘厨师,程序很简单,所有面试者均要求只炒一个大白菜,而众多未过关的厨师皆因炒完菜后没有将炊具洗刷干净、摆放整齐!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以及未来事业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说:坏习惯,就像疾病一样,使人受害终身。哲学上有个叫“头发论证”的理论,一个人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光头?回答说不能。再少一根怎么样?回答说还是不能。这样的问题一直重复下去呢?这个理论告诉人们“少一根头发”对整头的头发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它对事物当前的性质不会有任何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就在这不知不觉的改变中,事物的性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头发论证”理论相似的还有“稻草原理”和“蚂蚁效应”。
再举个例子:一名同学出于好奇偶然进了一次网吧、用了一次智能手机,算不上什么大事,但是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引导教育,他就可能进第二次,第三次,……上网玩游戏、看小说,后来可能就会上不良网站。随着进网吧和用手机次数的增加,上网内容的丰富,他就可能沉溺于网不能自拔。这样,轻者荒废了学业,影响了身体健康;重者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成为社会的罪人。事实告诉我们,对不良行为习惯要防微杜渐,从“早”抓起。
在这里,我想提醒每一个人都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审视一下自己的仪表,审视一下自己的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规,审视一下自己内心深处做人的原则,加强人品的自我修养和塑造。
魏书生老师在总结教育与习惯时说:“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一语道破了教育与习惯的本质问题。大凡有些成就的人,他们都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这些习惯,使得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顽强的毅力和良好的品质。我们不但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名清华学子在总结学习方法时说道:“所谓方法,不如说是一种习惯,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学习不断总结、修正、发展而来的习惯。每个人的环境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的状况也不同,那么方法也就不同。要想找到真正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就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即养成最适合自己的习惯。”习惯主宰人生,习惯决定命运。
我们是中学生,认识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困难的是使得一些良好的行为坚持下来,形成习惯和品质。所以,我们应坚决摒弃种种不文明的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做一个崇尚修养、善良、自觉、自由、有担当的学生;一个会独立思考、会质疑会反思、善合作、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一个懂得感恩、行为文明礼貌、讲卫生会生活的学生;一个热心公益、乐于奉献的学生。一段顺口溜送给大家:
爱国爱家爱校园,志愿报务走上前;衣冠整洁讲仪表,身心健康精神好;
因事请假做到好,按时到校不迟到;进出校门莫拥挤,交通安全要记牢;
课前准备要充分,提前预习效果好;态度端正专心听,积极思考勤动脑;
自习安排有计划,独立作业完成好;紧抓重点和难点,查缺补漏别忘掉;
课间休息出教室,远望蓝天或绿色;出操整队上操场,快静齐为队列到;
就餐有序按先后,就寝莫将他人扰;有益活动利身心,卫生文明习惯好。
同学们,金秋十月,是一个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对于我们青年学生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播种季节。让我们将好习惯的种子埋下,用恒心去浇灌,用良好的习惯,奠基美好的人生,做一个文化的东中人!
谢谦云
201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