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台中学 >> 新闻中心>> 东中新闻>> 正文内容

刘京海再临东中实力“圈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08日 点击数:

 

应校长、党委书记邹施凯邀请,今天上午,享誉全国的上海成功教育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原校长刘京海先生,在东中开设“新高考背景下的课改与思考”专题报告,市实验中学校长杨晓翔应邀参加。班子全体成员、中层干部和相关学科骨干教师给予极大关注。

“长善救失,培养负责任的成功者。”这是刘京海成功教育理论的崭新视角。围绕这一视角,他从哲学高度,阐述了学生成长、成功“利他”与“利己”的辨证统一关系。对新高考“培养什么人”进行了逻辑评价和前瞻性趋势分析。并表示,在无限的教育走向有限的学习背景下,课改实践任重道远、挑战创新直面而来,谁能把握机遇、保持定力,不致风中凌乱,就能行稳致远。在畅谈新高考五点个人理解的基础上,刘京海聚焦课改,介绍了闸北八中近年来的探索实践,与大家分享了该校办学理念的创新与课改成功的实践。

 

 

认知与建构的关系,把握好“学”始终是重点。刘京海认为,原型学习、变型训练作为教学的核心,教师一定要区别学科、重视体验,不能拘泥于一种范式。必须从个人“专家式”的教学嗜好,走向适应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特点。闸北八中的改革,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基础教育的价值意义,针对学生实际推出符合时代特征的培养目标。当下特别强调学校为每个学生成为负责任的成功者奠基、努力让每个学生成为负责任的成功者。学校从学生出发,调整好教学目标,探索适合学生的课堂改革模型;加强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和选科指导,实施因类分层走班,促进各类学生多方面发展;做好综合评价记录,探索现行体制下改善学生评价;运用移动互联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成功。报告中,刘京海对于选科的本质、技术要求、下限评价标准、基本模型,以及各类考试的“比值管理系统”和基于“学程包”推进“以学为主”的做法,逐一进行阐述。并提出无论大小走班,教师与学生都要固定关系,及时评价。研究性学习作为学生核心素养构建的载体,目的在于为创新打好基础,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以致学有偏废。

课改要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向“推动学生的学”。刘京海认为,如何遵循教育规律,运用新技术提高教与学的效益,是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主要研究如何教,其课堂教学方式主要停留在PPT应用阶段。而根据学习的科学规律,必须要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向推动学生的学。眼下,推动“以学为主”,以PPT为代表的传统技术无法有效支撑,而利用移动终端与个性化教学APP(学程包)开展学习,成为我们的突破口。他以高中数学为例,直观展示了“学程包”的教育价值、应用价值等。它可以围绕学生学的过程去重构、再造、创造一个新的过程,让学生去经历、体验、思考,达到跨时空、个别化主动学的效果。由于其基于数据分析、改进学的可能性成为现实,个别化的主动学习也就有了实现的可能。通过不同层级的反馈错题集,提高学习效率,极大地为基础性训练压缩了时间。一言以蔽之,“学程包”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1.0,升级到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2.0,充分体现以学为主,具有跨时空、针对性训练的显著特点。

数字化实验具有落实课程标准等诸多功能。他认为,加强实验教学既是落实课程标准,促进学习方式转变,增强学生体验式学习,更是加强实践性学习的一条重要措施。以“DIS”应用于数字化实验,并以传感器、计算机、人工智能AI为三大载体。刘京海介绍了八中高中学段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常态化应用基本情况。就“DIS”操作点,结合物理学科的相关实验、学生基于个人实践的反馈,他给出了“模仿——做中学”“理解——做中思”“创新——做中创”的三段论。强调让教师体会数字化实验的好处是推广数字化实验的关键。只有在用的过程中教师学会用,才能体会其好处,才能激发教师使用、改进、创新的原动力。在推动数字化实验不断革新方面,要善于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在发展中找到需求,在实践中不断革新。

 

 

90分钟的精彩演讲,引人入胜。邹施凯十分感谢刘京海先生对东中智慧校园建设的竭诚指导,从教育的情怀、教育的智识、卓越的实践三个方面对刘京海先生给予高度评价与赞赏。他说,三年前,刘京海先生以“扬长的教育”为东中师生所作的报告,我们记忆犹新。今天刘京海先生的报告,不仅是教育智慧的“和盘托出”,更是对我市“开放沿海、接轨上海”发展战略的智力支撑。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
下一篇:我校男足勇夺盐城亚军[ 0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