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台中学 >> 教育天地>> 道德建设>> 正文内容

浅谈学校的生态德育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26日 点击数:

 

所谓生态德育,既不同于以往的人际德育,也不仅仅以环保知识作为育人的唯一要求,而是指学校以生态学、环境科学、教育生态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科学原理为指导,以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对个体道德素质的影响为逻辑基点,按照系统网络的观点,发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育人资源,通过学校德育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能量循环和信息传递,推动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动态良性发展,促使学生不断提高道德素养,养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主题的基本道德品质。             

我觉得德育不是靠死记硬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准则去达到道德目标,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应让学生在日常的具体生活中去感受,从生态的宏观角度去感化,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他们会把德育看作理解人,尊重人,悦纳人的教育,从内心喜欢德育,接受德育。实施生态德育工程一定要坚持实、近、细、新、深、活六大原则。指向德育工作要实效,要从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着手,杜绝形式主义;是把德育大而空的目标拉近,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贴近学生的身心特点,要从近处取材、细处入手,细小之处见真情,体现出润物细无声的功效;指要求德育工作者要有创新精神,要树立现代德育的观念,要用新素材,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要求德育工作不要局限在做表面文章,满足于学生表面的听话、懂事、乖巧,而是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挖掘学生的潜力,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与健康的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学习奠定基础;是要求德育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满足不同学生不同时期的教育需求。下面我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学校的生态德育的开展:

一、植根生态,作用于德育

植根生态,必须让学生理解“生态”理解“德育”,要营造一种宣传的氛围,让学生走进“生态环境”之中,学校宣传窗张贴《生态德育》系列图片,悬挂标语横幅,张贴格言,举行公德知识讲座,生态德育知识竞赛等。学校精心策划,组织学生利用班会课进行讨论,选取一些学校或社会发生的事,结合环境与人类生活生存的实际矛盾,让学生发表看法,领悟和判断是非,从而达到理解生态德育的目的。例如,通过对东台市区水污染的话题讨论,使学生关注水源,关注环境,认识面对水污染的严峻问题,应该从我做起,提倡不使用含磷洗衣粉,不向河流中乱仍垃圾,要节约用水,循环使用水资源,形成节水、净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意识深入学生的心扉,他们会自觉投入保护水资源的公益活动中。又例如,劝告父亲不抽烟的话题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实施了烟雾对植物影响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直接感知焦油、烟气碱、尼古丁等有毒成分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萌发,导致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实验通过观察与分析,不仅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习惯,更感知吸烟的危害性,他们会自觉抵制吸烟,许多学生回家还能劝说父亲戒烟。诸如此类的话题很广泛,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如“一次性筷子对生态的危害”“白色污染与环保”“植物与人类健康”等等。都从生态的角度,使学生如同亲身置于生态之中,既了解了自然生态的发展,又理清了生态与德育的关系,在关爱生态、关爱生命的同时也极大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二、创建和谐,实施生态德育

生态德育的实施强调以人为本,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目标,又有个性张扬,为了达到预期目标,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了系列的生态德育活动,以达成“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例如,针对学生间的矛盾、争吵、打斗的现象,举行“学会宽容与沟通”、“与同学发生摩擦怎么办”的活动。活动从构建和谐班级着手,从品行上暂时落后的学生为突破口,在他们的行为上找到不和谐的因素,这是问题的关键。教师和全班同学要接近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成为他们的结对伙伴,努力促使师生间和学生间心灵沟通,从而解开矛盾的终结。在这基础上,借学校“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班容班貌评比为契机,发动班集体共同出谋划策,以生态的理念去美化班级,充分发挥问题学生的长处,让他们有展示才能的机会,在班集体荣誉的驱动下,学生间的和谐关系得到改善,他们在教室窗台上摆置几盆花草,精心设计“生物角”、“图书角”、“展艺台”,教室在同学群策群力的努力下,窗明几净,桌椅整洁,黑板报图文并茂表达的是生态德育内容,墙上构图完美,色彩艳丽的是家乡优美的山水环境的照片,整个教室充满人性,充满温馨和谐,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才会感受“家”的温暖,感到快乐才是家,相聚是缘份。在这样家庭中学习才快乐,学习生活才更有意义。

这些做法固然能起到不错的德育效果,但要学生真正融入生态德育之中,更应注意从小事抓起,从我做起,让学生良好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养成,持之以恒地投入,为此,学校可以制订出 “四个一”活动:

1       常用一句礼貌用语  

针对个别学生存在语言不文明的现象,要求各班制订出学生的应事应语,忌事忌语,引导学生礼貌用语,“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充插平时用语之中,几句简单的礼貌用语使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得到和谐,互相的矛盾得以化解,营造一个关爱人的氛围。

2       捡起一张纸屑

针对学校脏、乱现象,起源是学生乱扔废纸,学校就从小事抓起,开展学生捡起一张纸屑活动,你捡,我捡校园就洁净了,从捡起一张纸屑的小事,形成学生的讲卫生,讲公德的风气,养成良好的不随手扔纸屑的习惯。学校还设立多个环保卫生箱,同学自觉把废纸和塑料饮料瓶放置箱内,集中送废品收购贴,置换的资金则作为美化教室的经费来源。

3       为他人做一件好事

学校应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旨在和谐“人与人”的关系。政教处设好事登记簿,记录并公布学生的事迹,并给该生所在班加文明分。学生拾金不昧,为他人排忧解难,做好事层出不穷,有了良好的开端,逐渐养成讲公德的意识。虽然学生所做好事是点点滴滴,但就是这点点滴滴的好事才汇聚成一股学雷锋做好事的风气。

4       改掉一种不良习惯

学生的不良习惯,如随地吐啖,乱丢纸屑,随手攀摘花木,讲脏话等,不是在学习几次日常行为规范所能解决的,而是在学生的日常行为操行中养成的,根据学生实际,学校要求学生改掉这些样不良习惯,教师应先让学生互相指出对方的不良习惯,但不要指出许多,挑出主要的,在执行中,要求学生互相督促,并记录下不良习惯发生的次数,对发生率减少的学生应及时当众表扬,改正慢的学生也应以友善的帮助语言激励他想方设法改正。在学生互相间的督促下,学校文明风气日益浓厚,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互相间进一步理解沟通,学生改正了一个不良的习惯,再要求改正下一个不良习惯,促使他们养成规范的文明习惯,校园的生态环境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呵护下得以改善。      

一枝一叶总归情,一枝一叶一世界,通过“四个一”活动,使生态德育更贴近学生的特点,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看似细小的事情却展示出真情,真正体现润物细无声的“生态德育”功效。

三、关爱生命,分享和谐,养成生态德育观

生态与德育的和谐发展理念应获得全校师生的认同,成为共同的行动指南,师生见面互致一声诚挚的问候,纸片落地,有人弯腰拾起………,校园、教室整洁了,花坛的花木葱郁了,到处呈现书声琅琅,鸟语花香,和谐之美,极大地升华了师生的人格,大家明白,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的确能极大地促进德育发展,德育的形成改变了生活学习环境,师生分享了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环境无处不德育,无处不环保,真正是环境与人同发展,我与环境共成长,使人与自然得以和谐共处。

和谐的“生态”还应包含对学生的关爱,学校为此开展了“关爱生命”为主题的活动,活动使学生明确,生命只有一次,生命的历程暂短而美丽,我们要让生命之花永远绽放,让生命之树永远常青,珍爱生命,从现在做起。活动中,通过心理健康讲座,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挫折观,坦然面对生活的不顺利,知道喜、怒、哀、乐为人之常情,酸、甜、苦、辣原是生命本色,但有较多的学生在遭遇挫折后产生压力,引发矛盾的冲突而不能正视挫折,用回避矛盾的方法或在心理失衡情况下寻求不当手段来解决。例如,有些学生平时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可一到期末考试时,由于紧张、焦虑,不能发挥应有的水平,考试时出虚汗,精神难以集中,思维似乎比平时迟钝,经常会看错题目,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通过家校联系,使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摒弃考试成绩最重要的心态。平时教学中,教师尽可能采用快乐教学法,放松学生心态,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易接受,记忆易加深,考试自然不易出错。避免心理失衡的状况,还需要注意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身心健康,遇到挫折才能清醒理智,才能在困境中磨练意志。学校在“关爱生命”活动中,刊出图片展,班报评比,组织学生自编“关爱生命”的小报,举办安全教育周活动,聘请关工委、交警队有关人员来校作安全教育报告等等,活动使学生个体充分认识我们充荡个性特色,正是这些鲜明的特色,才造就世界的多姿多彩,诗人泰戈尔有句赞美生命的诗句:“生如夏花之绚烂”使学生知道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社会与自我实现,人生的快乐寄托在探索追求过程之中。

生态环境孕育德育,德育的养成又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互依存,学校德育工作建立在生态层面上,使学生置身优美、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在自觉不自觉中陶冶情操,从而形成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品质。学校德育工作只有立根生态育魂,才能培养出德才双赢的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素质的学生融入社会,才能成为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