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文明
读完《千年一叹》,就感到它仿佛是本日记,记录了余秋雨先生跋涉万里考察人类文明遗迹的经历。
它既像诉说又像慨叹,但更多的时候是惊悚。惊悚古老文明在历史长河中渐渐飞逝,荡然无存,只留给后人一片空白无力的想象;惊悚辉煌的人类文明竟崩塌得如此惨烈,一切摧残都是具体的,一切委屈都是难以表述的。
我十分感叹余先生这一路的写作。在这个横贯中东的旅行中,他到过的人类文明发祥地都已衰落。连我这个局外人都对此感伤,不知身临其境的余秋雨会发出怎样的感慨,是反思还是悲痛?是沉迷还是孤寂?是哀叹还是同情?我无从知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余先生对中华文明幸运的感叹,它没象中东文明那样被掐断,而是一脉相传,源远流长。余先生认为,中国文化在最高层次上是一种减法文化,是向往简单自然的文化。正是这一本质使得文明得以发展和传递。
的确如此,中东以及其他地域的文明过于繁琐、复杂,以致使整个文明的萎缩和消逝如秋冬之季的黄叶般,无声无息。我们先来看看希腊文明,尽管它没有衰亡,但希腊已没有了昔日的生机。这块曾诞生过苏格拉底、希罗多德、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神圣土地,也只是火山灿烂一时便风光不再。懒散得一蹋糊涂的它长时间地被奴役,复兴的希望不知从何寻觅,也许当年土耳其人的统治彻底摧垮了它的文明,余秋雨先生在这一节中讲道:希腊的悲剧在于,别人可以借它远年的辉煌而复兴,它自己却一直没有复兴起来。希腊人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生活,与世无争,闲散自如,偶尔打扫一下遗迹,供人观赏。
至于埃及。它的文明一开始就缺少明流澈的理性,沉醉于自负的神秘之中。当时它以庞大的雄姿横跨亚非两洲,却浑然不知征服外族文明之时,也就是切断了自己的延续文明的使命。那些酷爱征战的法老们一心想扩大领土,却导致了埃及文明的灭亡。当然,我们也不得不佩服那时的波斯人,他们建立政权统治埃及百年之久。那些变成木乃伊的法老们在做复活梦的同时,是否明白,他们在给埃及带来灾难的同时,其野蛮行径也是在自掘坟墓。
余秋雨在感慨这些的同时,又不得不去思考。他在序言中写道:“我在旅行中常会引发苦思,作为外来者,对这些已逝去的文明应当持怎样的态度?更重要的是,现在世界上生龙活虎的年轻文明会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重复多数古代文明的兴亡宿命?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我不敢妄加评论,但作为余秋雨的忠实读者,我希望现代文明不会像历史老师所讲授的古代文明一样湮灭。至少中华文明不会,因为它太博大,太精深,太悠久,太凝重了,它本质永远是发展承袭,想切也切不断。
我对古文明思考还有很多,这得归功于余先生作品的魅力和我长时间的细读。每当抱起这本记载苍桑的厚书,我就会有无限的遐想与思考,尤其是对中华文明的思考。余秋雨说过,中华文明没有遗言,它是完整的。这句话固然正确,但像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完美无瑕的文明是不存在的,从火烧圆明园到东北沦陷,这一切都是中华文明的创伤、瑕疵,但它们阻碍不了文明的发展。在这本余先生执笔于最恐怖的地带,问道于数万公里荒原,反思于尼泊尔山麓,惊悚于古文明遗言的书中,我寻找到了难得的文明。
简评:难得初二学生对人类古文明有如此的见解。文字或许还有些苍白,或许还有些片面,或许还有些流于形式,但爱读书,善思考,且读且思的特点还是会让我们为之一叹!
指导老师:刘小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