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台中学 >> 新闻中心>> 教育新闻>> 正文内容

丘成桐:中国学生丧失了追求学问的兴趣和热情,很可惜

文章来源:中国教师报 发布时间:2008年04月08日 点击数:

 

    我从1979年第一次到北京,就希望将中国的数学提升成世界第一流的水平。我觉得数学是整个社会,尤其是现代社会最需要的一环。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数学人才,将迅速提升中国的科学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年轻人要努力地思考和跟人合作

    我的朋友对我说,你在谈话和讨论学问的时候,并不见得是个天才,不见得很聪明,可是为什么可以做好的数学。我想主要的原因是我愿意思考。我觉得不停地思考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因此也有相当的成就。但我一个人无论思考多深刻,也不可能突破几千年累积下来的数学成就。我需要跟我的朋友多交流,才能够有突破。
    所以我鼓励年轻人要努力地思考,努力地跟朋友一同合作。我们成立这个奖,就是期望、鼓励我们的中学生能够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能够愿意成年累月地想一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放弃掉的问题,考试完了就忘了的问题。我们也期望中学生能够多合作多交流,还期望我们的年轻人能够尊师重道,所以我们这个奖需要以团队形式报名参赛,奖励学生,也奖励老师。

    我们的中学教育比不上西方的全面和优越

    我在海外这30多年来,带领了差不多40个中国的博士生。我总想到这些学生乃是国家以后的栋梁,不敢不兢兢业业地辅导他们走向正直的大路。看到他们的成长,我觉得很高兴。但是也看到有些失败的,我因此觉得不愉快,总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做老师的责任。我想成功跟失败的原因都可能追溯到学生们在大学、在中学、在小学或者是在家里的教育,这点我自己有很深的体验。
    教育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书本上介绍的基本知识,也需要培养学生应变、创新和领导群体的能力。前者可以在不断的考试中磨炼出来,我想这方面中国的学生在考试里面磨炼不少了。至于应变、创新和领导群体的能力,恐怕单靠考试是不够的。中国古老的教育,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但用文化的修养、人格的教育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作为标准来衡量,就发现我们的中学教育比不上西方名校教育学生的全面和优越。

    数学是中学和大学最受重视的一门学科

    西方的教育,从小学开始就训练小孩子的表达能力,无论语言和文字的技巧都得到良好的训练。一般来讲,受过这种训练的孩子都能够毫无困难地在集会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科研的成果,因此他们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发挥自己的意见而得到老师跟同学的重视。我们常常讲,中国的学生为什么到了美国念研究院,讨论的时候比不上国外的学生,我想这是他们从小训练出来的一个结果。
    除了语言以外,推理是西方教育很重要的一环,因此数学是中学和大学最受重视的一门学科。欧氏几何定理不见得对社会有直接贡献,可是它的推理方式却是最有效的逻辑训练。以前,美国主要的大学非常看重两门学科,一个是语言,一个是数学。语言和数学不能够得到高分的话,他们基本上不会考虑接受你做他的大学生。最近还加了一个写作的能力,三门,语言、数学和写作,这三点是美国所有名学校最重视的训练。
    很多美国中小学还加上基础的法律训练。懂得法律和遵守法律是现代国民应有的知识和操守。

    美国小孩的用功并不比中国学生差

    一般来讲,美国中小学鼓励学生交流。初中二年级以前,美国的中小学都比较鼓励小孩子发挥所长,让他尽量去博物馆走走,去运动场上玩玩。我们中国有的教育家因此以为,美国的中小学生不行,比不上中国。事实上,到了初三、高一以后,美国小孩的用功并不比中国的学生差。他们不用考试来训练学生,也很注重他们的基本能力。我们看到很多好的美国小孩,他们到了高中一年级或二年级才开始发挥热情,拼命去念书。到了大学以后,他们不会觉得学问是枯燥的。美国的名校我去过好几个,在念理科重要的学科的时候,他们很用功,花的功夫绝对不会少,往往是念书念到两三点钟才睡觉。而中国很多小孩经过小学和中学沉重的考试冲击以后,丧失了追求学问的兴趣和热情,这是很可惜的。
    哈佛大学的校徽上写着:我们要有热情追求真理(国内通常译为“要与真理为友”,编者注)。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假如你对这个没有热情的时候,念什么学问都不可能念得好的。我们设立这个奖,就是期望我们的年轻学生能够好好去想,好好去看,不单从考试的模式来看待学问的成与败。学术交流可以说是人生的享受,希望你们珍惜这个机会,也希望你们尊重老师们为你们付出的心血。
    (根据丘成桐先生在“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启动仪式”上的演讲整理,有删节)

 

新闻背景

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正式启动

□ 本报记者  茅卫东

    3月26日,由世界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和中国泰康人寿共同发起设立的第一个面向全球华裔中学生的数学奖项——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正式在北京启动。首届年度大奖将于今年10月在北京揭晓。
    据介绍,“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竞赛的组织与选拔模式借鉴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美国“西屋奖”,注重创新与实践,鼓励团队精神。该奖项分五大赛区(东部赛区、西南赛区、北部赛区、台湾赛区、海外赛区),每年举行一次,每次奖励约10个中学生参赛团队。参赛团队由1至3位队员和一位指导老师组成,自主选择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领域的研究题目及资料,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完成研究计划,经指导教师或所在中学推荐,向评奖委员会递交专题研究报告。经过初审筛选、复审推荐、终审确认和最后的封闭式答辩后,决出优胜者。优胜者将获得丰厚的奖金。为引导学生尊敬教师,鼓励和认可教师与学校在数学教育方面的贡献,相应奖金的30%用于颁发给获奖学生的指导教师。
    丘成桐中学数学奖评审委员会由丘成桐教授亲自担任主席,成员多为哈佛大学、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国际一流学府的教授。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柳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姜沛民、知名数学家杨乐教授等领导、专家参加启动仪式并发表讲话,高度赞扬了该奖项的深远意义。参加仪式的还有人大附中、北大附中、北京四中、北师大实验中学等全国十余所知名中学的校长代表和30名热爱数学的中学生。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