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教师职业素养面新挑战:知识传授者角色重新定位
知识传授者角色遭遇重新定位
以前,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学生也把老师看做知识的权威。如今,随着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的兴起,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老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也面临着来自学生和自身的双重挑战。
“某小学一年级开学时,老师问学生是否已学过课本上的内容。结果,全班大部分孩子都已学过。”李方院长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现在,为应对升学而提前学习的现象很普遍。面对这样的班级,教学工作应该如何开展?如果老师的责任心不强,可能就不再讲解了。然而,学生的学习方法对不对?掌握程度如何?是否会运用?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能够诊断学生的学情;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学。老师的角色,更多变成了帮孩子学会学习、提高整合知识的能力。
而且,随着公办学校改革的推进,多元教学理念日益受到重视。北京市第二中学校长钮小桦介绍,“教无定法”可以说是对如今教学方法的一种形象概括。虽然有课标,但只规定了大原则,同时鼓励老师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和创新。为应对这种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思维广泛性,都必须及时提高。
“三独”现象考验教师育人水平
在教书之外,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育人。在多元化的社会价值取向下,学生也受到了浸染。以开学时的自我介绍为例,过去的孩子可能会扭扭捏捏不敢说话,现在可不一样,“家长鼓励孩子表现,而且表现的目的就是当班干部,要超过别的学生”。总之,爱拔尖儿是现在孩子的普遍特点。但是,让所有孩子都拿第一是不可能的,于是,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不稳定、爱攀比等问题随之而来。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如何育人?只依靠师德、对教育的热爱和先进的理念不行,没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同样不能胜任。李方院长强调,如今“独生子女的老师,教独生子女的学生,家长也是独生子女”,“三独”现象可能成为影响沟通的主要因素。而且,老师也是通过应试教育一级一级选拔上来的,存在于学生身上的许多问题,同样困扰着老师。所以,在知识储备、教学能力、师德修养各个方面,老师都面临着考验。
不过,钮小桦校长也强调,独生子女并不是问题的根源,最重要的是在学校教育的内容上进行调整。教授正确的交流相处方法,让孩子学会倾听和合作,并合理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本身也是能力培养的一部分。
队伍更替与教育变革不期而遇
“近些年,教师队伍一直在发生变化。前几年,“文革”前的一批老教师退休,最近突然发现,50后的教师们也基本退居二线了。”李方院长介绍,现在的教师队伍,主要由青年构成,平均年龄约35岁。其中,80后教师也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
与此相对应的,是教师队伍学历层次的提升。同时,青年教师知识面较宽、综合能力较强、才艺爱好广泛等特点,也深受孩子们喜爱。但是,他们面临的困难却并未因此减轻。李方院长强调,如今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正在进行深刻变革,并与社会的人才观、价值观取向激烈碰撞。“这增加了新教师的压力,他们要在调整中,适应角色,应对挑战。”
钮小桦校长强调:“老教师经验丰富,但要随着时代发展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新教师活力十足,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很近,但在教学的专业素养上还有待提高。不过,在培养学生上,他们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有更多的担当。”而且,现在的教育发展更趋向于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考试是选拔的重要参考,但不能当成唯一标准。教师队伍在新旧更替的同时,也要进行理念的更新。
职业信仰呼吁“教育家办学”
“不管是教书还是办学,都没有止境,是一个永远探索研究的过程。”钮小桦校长介绍。
教师工作的特点,是“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因为老师做的是人的工作,每个人都存在不同,每天都会有新变化。所以,老师的学习是没有尽头的,有点“活到老学到老”的味道。
但是,如今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多。归根结底,大部分老师并没有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来耕耘,而只是把它看成谋生的工具。“现在的教师资源太紧缺,真正能够因材施教,拥有自己教学意识和风格的好老师很少。”李方院长强调,所以,我们呼吁“教育家办学”。希望培养出像陶行知一样的教育大家,并且引领一批甘于奉献,具备较高学科、专业、师德素养的老师。“教师不是轻率的职业,必须要拥有自己的职业追求和核心价值。”
李方院长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让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加入教师队伍。目前,北京市除几所拔尖学校外,总体上缺乏一大批优秀教师充实到各种学校,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这需要从制度上入手,把师资建设摆在人力资源建设的优先位置。”
“择生”而教是教育理念的偏差
目前,教育资源的紧缺是现实。“虽然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尽量缩小地区、学校之间的差距,但它还是客观存在。”钮小桦校长介绍,现在老百姓对教育的期望值很高,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好学校,择校现象很自然。
但是,择校现象下埋藏的另一个问题——择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可能会更大,它代表教育理念出现了偏差。“我是好学校,所以,我只招收奥数成绩好、家庭经济条件好、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孩子,这会导致社会的不公平。”李方院长强调。而且,虽然孩子之间存在智力、性格、能力、态度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但对教育者来说,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将孩子培养成人才的机会。
不可忽视的是,虽然每个孩子都有潜力,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差距。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公平的基础上,重视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指导。钮小桦校长介绍,学校教育必须保证两个公平: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不要划分三六九等,给他们一条相同的起跑线,让孩子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但是,起跑后差异会慢慢显现出来。这时候就需要进行个性化教学,让每一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发展,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核心。(王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