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台中学 >> 新闻中心>> 教育新闻>> 正文内容

教育,要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1日 点击数:

西安交大附中校长王佩东:

教育,要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对教育的理解与实践,体现着一所学校的教育哲学,表明了最基本的教育主张与观点,也直接决定一所学校的教育走向。

  努力追求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2006年7月,我就任交大附中校长。就当时教育环境而言,不乏存在将素质教育喊在口头上,实则以主要抓尖子学生、提高升学率来取悦家长的现象。我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担负着满足社会和学生双重需求的责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需求,激活兴趣,让他们自主求知,远比先有模型后添加辅料式的单纯传授知识型教育更为重要。

  基于学生发展的价值追求和理性认识,交大附中提出了“努力追求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这是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尊重。它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承认学生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人的成长与时代的和谐共进。

  我认为,所谓适合教育,应该是以育人为基石,以学生不同的禀赋为起点,以多元的目标、丰富的内容、灵活的方法和个性化的评价为手段,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为追求的教育。从教育内涵来看,适合教育应包括三层主要意思——第一层次是从学生追求与理想、志趣出发构建适合不同学生多样化的培养目标;第二层次是从学生特长与个性出发开设丰富多彩、适合学生的课程体系,重点是课程的选择性、多样性、丰富性;第三层次是从学生的爱好与基础出发,创建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模式。

  这一学校教育取向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其中主要是教育质量观、过程观与师生观。

  教育需要关注现实,学校发展过程中不能回避生源、规模、质量、效益等问题,特别是不能回避升学率,这是最为现实的目标。然而,教育又需要理想,只重升学率的学校一定不是一个好学校。学校教育如果不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而是以牺牲学生的人格和利益为代价的话,那么这所学校的升学率本身就是一种不道义、不公平。其后果是现实的成功者会变为未来的失败者,现实的失败者会变成未来社会的落伍者。

  教育要像农业一样让每一个生命充满灵性

  人的成长绝对不能等同于按照固定标准、统一模式生产出来的标准化产品。我赞成教育即是生长的大教育观,教育更像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教师不是工程师,而更应该是启迪智慧、滋润心灵的导师。学校要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建设充满智慧的乐园和绽放美丽生命之花的花园,让每一个灵性显现出生命的活力。

  因此,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必须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体现在教育教学上,教师要有很强的学生立场,要能换位思考,要乐于俯下身子倾听学生,敞开心扉信任学生,要善于促进学生的自我觉醒、自我规划、自我生长和自我发展。传统教育实施的齐步走教学模式,一刀切教学要求,大一统教学进度以及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无视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必须强化分层教学原则,消除学生学习中的自卑、骄傲等消极心理,使所有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品味成功的喜悦。另外,自主学习原则也是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则。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必须始终以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而课堂则应成为师生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