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怎样打造“好微课”
教师制作微课须“三思”而后行
南通市电化教育馆 李志丹
相较于传统的视频课,以微型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微课,因其富有个性、易传播、应用范围广、制作门槛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各级各类微课大赛、规模化资源开发、“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翻转课堂实践等活动不断催生出海量的微课资源,越来越多的教师投入到微课制作的团队中来。一些专家认为,以微型视频为载体,讲授知识点、解题答疑、实验演示等类型的微课在教师备课、学生复习巩固、学困生转化、缺课补课和假期自主学习等场景中应用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微课还具备网络资源的特质,以互联网思维中的“口碑”说,微课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这种新生事物能走多远。那么,如何才能打造出有用、可用、易用、好用的优质微课资源?笔者认为,教师在制作微课之前须“三思”而后行。
思考一:如何选择微课主题?
国内最早提出微课定义的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针对的学科知识点以重点、难点、疑点、考点为主,教学环节则以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为主。虽然微课的形式是简短视频,但作为“课”,还要兼顾学科特点、教授艺术、学习心理、大脑科学等因素。大家熟悉的TED公共课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是因为TED抓住了观众兴趣点、好奇心,演讲内容无论是老话题还是新发明、新发现,18分钟的演讲辅以各种媒体技术和实物来展示或说明问题,总能打动观众。笔者认为,微课的内容选题要着重考虑以下四个“点”:一是学生的兴趣点,只有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微课才会受欢迎;二是学习内容的设疑点,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更有效,其内含“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微课才更实用;三是媒体材料的展示点,微课注重在视觉听觉上增强内容的感染力,因此微课素材的选择应聚焦知识点主题,选择有一定视听冲击效果的媒体材料;四是使用技术工具的适切点,如,操作流程演示类的微课适合用模拟动画、实况录像来表现,关系型知识类的微课适合选用思维导图等工具。此外,还要考虑制作技术上的可行性,立足于制作者的技术水平,不求技术上的高大上,简单易用就行。
思考二:如何让教学设计更加精练、简洁、奇巧?
教学设计要紧扣微课的学习任务,同时能做到精练、简洁、奇巧。精练是指学习内容精练,学生默会的知识就不用多讲,焦点放在疑点、难点、趣点上,内容呈现则突出“关键词”的作用;简洁则是学习任务、教学环节等层面设计简洁明了,方便学生反复查阅;奇巧则是教学流程、内容呈现、媒体运用等层面构思奇巧,忌平铺直叙。
思考三:如何让教学过程更加有趣、有理、有效?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将趣味性的生活情境或游戏类软件引入微课这种学习环境的设计中来,可以增强学习者的求知欲和记忆力,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与理解力。以南通市崇川学校柳小梅老师的 《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为例,通过在PPT中嵌入数字魔盒的游戏,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学习者的目光,当输入数字“8”后,数字魔盒便把数字“8”从左边洞口吃进去,再从右边洞口吐出数字“16”来,通过输入不同数字的几次实验,让学生寻找魔盒的秘密,学习者通过比较吃进去与吐出来的数字之间的关系,自然就找出了规律,当打开魔盒时,“a×2”那显赫的字样验证了学习者的思考。同样是8分钟的微视频,这样的教学过程生动有趣,阅读轻松,同时也能激发学生思维,通过有趣的数字变化,让学习者自然产生了疑惑,学习者会主动思考魔盒里隐藏的秘密,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和思维逻辑建构过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当然,微课的制作还要避免几个误区:一是应用场景的误区。为了应对微课赛事和开发任务,微课制作者在制作微课前很少会考虑微课应用场景的问题。然而,不同应用场景下,对微课的设计要求肯定是不一样的。二是时间长短的误区。翻转课堂创始人之一亚伦·萨姆斯认为,视频长短的规则是,几年级就做几分钟的视频。笔者认为,在考虑微课时间长短时,也要考虑学习内容的难度适中,还要教会学习者如何观看视频。三是载体形式的误区。目前的微课基本上是单一的微视频形式,缺乏“课”的互动与反馈,微课的建设大部分仍停留在资源积累阶段和信息孤岛层面。对于不适合使用微视频为载体的讨论、练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类型的微课呈现形式则研究不足,尚无可借鉴的案例。作为一种网络在线课程,微课资源要结合网络平台开展教学,网络平台可以弥补微课互动和反馈等教学环节支持不足的问题。
“好微课”必须指向“三个目标”
东台市弶港农场农干桥学校 周国华
微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打造“好微课”,必须指向以下“三个目标”:
服务学生。打造“好微课”,首要目标是服务学生的学习。这就需要区域行政力量对微课平台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和全面建设。首先是课的内容要全面、系统,能满足学生“自助餐”式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其次是整合区域优质教师资源,形成合力,面向区域全体学生,共建微课平台,力求使每一节微课都让学生喜闻乐见,从而爱上微课,从中受益。
成长教师。建设微课平台,固然需要骨干教师能者多劳,但落实到各个学校,还是应该让全体教师介入其中。能出智者出智,不能出智者出力,参与其中,便能促进教师成长。微课平台建成后,要有意识地把教师引到这里来观课、议课、评课,将个人见解或集体评议的内容上传,供区域所有教师共享。
良性发展。微课平台建成后,不能一劳永逸,应该在学生的反馈意见中不断改进,在教师的评议与争论中持续发展。因此,微课平台建设应该引进新陈代谢机制。允许以新换旧,允许同课异构。这样,不仅有利于区域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而且有利于微课平台建设的良性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好微课”设计要注重“三个结合”
新沂市阿湖镇中心校 丁良桂
怎样才能设计出一节“好微课”?笔者认为,要注重以下“三个结合”:
点面结合。设计微课不可能涉及到一篇教材的方方面面,它只能是教材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是一个“点”,但是这个“点”不是孤立的,它应该立足于整篇教材的“面”。“点”的学习是为“面”服务的。因此,设计微课时,要做到点面结合,要把“点”放在“面”的背景下进行研究设计。设计微课时可以选择哪些“点”呢?一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师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并围绕重点难点设计微课。教师要把自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过程展示给学生,或者通过质疑、释疑的形式带领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二是教材的“知识点”。教材中有些知识是学生未知的,而且这样的知识对学生理解、把握教材很重要。教师可以以“知识点”为主要内容设计微课。三是教材的“拓展点”。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需要拓展的地方,适时地用微课的形式引入课外学习资源,以拓展学生课外学习的渠道。
图文结合。微课的设计不能仅仅都是文字,还可以适当地引入图表、图画,以形象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做到图文结合,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静结合。对于小学生而言,动态的东西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微课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适当地加入一些动态的东西,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刺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动静结合也使微课在形式上富有变化,对教师的设计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特别关注】
微课发展关键在系统规划
许之民 黄慕雄
重视微课建设内容的顶层设计,包含内容规划、标准、规范等,这是引导学校与教师更好地开发与应用微课的基础。全国微课大赛调查显示,现有微课构成单一,教师对微课认识不足,亟须专业性的指导。微课创始人胡铁生提出了“专题化”建设,但如何将一门课程划分为N个知识点或知识点谱系图,或又会成为教师的困惑与谜团。
从全国层面来看,要对微课建设进行全面评估,明确微课与当前传统课堂所开展的有效教学或高效课堂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结合各学科课程标准,制定 《微课标准》《微课开发与应用规范》《微课与数字化校园配套环境建设意见》等。
从区域地方来看,组织高校专家学者、区域教研员和一线学科名师等,依照国家微课标准与本地区使用教材,协商拟定各学科不同年级的知识点谱系,在征求意见后统一发布,以供一线微课开发时有针对性地参考。
从教师培训来看,关于微课制作的内容培训不妨也来一点创新,搭建微课平台,制作“微课设计与开发”等微课,让教师体会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这应是引导教师规范开发与应用微课的重要部分。
微课的本质在于优质资源,课程质量决定未来应用,让每个人都来制作微课是一个良好愿望,但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构建区域微课联盟,发挥区域内名师、专家的引领作用,精心组织与协调学校与教师,组建团队,高效高质建微课,应是未来优质资源开发的必然趋势与方向。要从面向教师个人的大赛征集评审的单一建设模式转向区域系统组织的团队开发的建设模式,并逐步探索引入社会化服务的建设模式,让更多的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参与到区域微课的建设之中。
秉承“互联网+”时代的理念,打破学校物理空间限制,实现多校虚拟空间的共建共享,由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开发微课平台,避免每所学校重复建设,这才是真正实现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
【观点荟萃】
巧用微课提高课堂效果
泰州市姜堰区里华中心小学 高杰
微课的“微”首先体现在时间上。传统的小学课堂是40分钟,而一节微课的时间是3至8分钟,这就决定了微课所要传递的信息必须做到“精准”“凝练”。具体到知识层面,不能进行展开,而应瞄准一个个“知识点”。录制一节好的微课,还需要有一个好的脚本,在预先设计好的脚本上进行录制,会大大提高录制的效果。微课的受众主要是学生,录制者必须考虑学生在观看微视频时的感受,所以在字体的设计、背景的安排以及语气等细节上也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不至于产生不适甚至反感的情绪。当一切都准备好了之后,还需要选择一个适合的环境(安静、无杂音等)进行录制,这样才能确保录制的质量。微课录制之后,并不意味着这项工作就结束了,仅有知识的传递而没有相应的练习也是不全面的。教师针对自己所录制的知识点,还需要有的放矢地设计习题进行补充,所设计的练习除了符合学科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程度,还必须做到精确,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
回归生活 寓教于乐
安徽省利辛县利辛中学 沈智宏
微课以位微不卑、课微不小、步微不慢、效微不薄等优势,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大家纷纷加入到微课的制作大军中,以期适应信息技术条件下课堂教学的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有一些体会,最大的心得就是制作微课要寓教于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微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者的内在动力,必须在激趣上做文章。首先,微课要幽默风趣。幽默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艺术。不管是教师出镜的视频,还是不出镜的微课,都要求教师把知识点、训练点简洁化、科学化、艺术化,融入幽默因素,吸引学生眼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微课要注重创设情境。课堂教学要回归生活,力求生活化,微课亦如此。任何知识的讲解和训练都要精心选择情境化的材料,让学生在情境的吸引下体验,在体验中成长。而这种成长和进步应该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是随着情境的推进而得以浸润的。最后,微课要关注问题探究。学习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在微课的设计和制作中,要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各种感官的力量,促使他们去发现问题,继而解决问题。
(原载于2015年9月18日《江苏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