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台中学 >> 教研经纬>> 论文集锦>> 正文内容

关于提高新课程高中数学的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28日 点击数:

新课程体系在功能、内容、结构、评价以及实施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师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面临难得的机遇。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能否通过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的改变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关键在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新课程框架下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谈谈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教师“做足功课”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新课改呼唤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不断的思考,思考课堂内容结构的设置、思考问题情境的设置等等来促进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在每节课的积累中不断深化、成熟。

1、内容结构的设置。数学课有时会给人一种仅仅做几个题的感觉,这只是一种表象。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对每一节课进行深入的思考,结合学生的特点思考三维目标的设置、思考难点和重点、思考它们的突破。让学生掌握的不仅是几个题,更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2、问题情境的设置。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每个成功的课例都离不开独特的情境引入。我听过一位老教师的《间接证明之反证法》的课。他首先设置一轻松问题,“我可以肯定本年级的学生至少有两位是同一天生日,为什么?”。经讨论一学生起来回答“本年级有一千多学生,假设每个人的生日都不一样就会有一千多个生日,与一年有365天矛盾”。然后该老师自然地让学生归纳出反证法的思想内涵,并应用、深华。

3、自编习题。由于老师的每节课都有自己的安排,教辅的配套局限性就显现出来,每天的习题更多的应是教师自己来编排。要通过典型的习题首先掌握今天的知识点和思想方法,让全体学生有收获;其次要安排适当的选做题,以考虑到少部分成绩优异学生的提高;当然也可以要求学生记录一两个自己认为经典的题目,写出自己的思考,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因为如果题目太简单,就会让做题人感到做不做“无所谓”,也就是冷漠,如果题目太难,又会让学习者感到无从下手,感到“焦虑”。所以,要想让学生进入快乐学习状态,教学设计上的确要花许多心思。

二、教师课堂实践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进入新一轮课改以来,课堂教学方式在发生显著的变化,但不可否认也有为热闹、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过分追求表象的现象出现在课堂上。

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要讲究课堂效率。我曾在备课组内上过一节《三视图》的交流课。我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充分讨论参与到不同物体的三视图的生成过程直到下课铃声响起。课上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忙得不亦乐乎,我也陶醉于自己创造的活跃的氛围里,却常忽略了对教学本质的追求与探索。这样的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学并不是成功的方式。应该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找到传统教学与主体教学合适的结合点,要把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在关键点的生成,要成为有效性的主体发挥,同时也要注重基础的训练。

2、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已成为中学数学课堂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运用着这一学习策略。表面上,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讨论很热闹,有生生、师生的互动,但这种活动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教师加强组织和指导。首先要重视合作内容的实效性:(1)凭学生一己之力难以探究、独立解决;(2)学生思路较多,不统一。其次要防止出现两极现象:个别思维较好的学生主宰着讨论的过程,变成好学生的一言堂;出现个别基础差的学生怠工现象,享受他人成果,乘机开小差。另外,既然是合作讨论,就要鼓励学生的新思路,不能拘泥于教师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想法,否则长期这样会影响到学生讨论的热情。所以要发挥合作讨论这一教学方式的有效性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必须合理选择讨论的内容,例如新知的学习、生成,习题课的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并产生共鸣和冲撞;同时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分析、总结的引导。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兵教兵”、“兵带兵”、“兵促兵”的效果。

3、有效实施提问、板演。为了体现学生的参与、主体意识,提问和板演也成了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无效、低效提问有时让提问变成了一种形式,要么是没有丝毫难度的问题,要么学生的回答只是理解的学生简单的叙述;板演有时由于个别学生的紧张而导致挂黑板,使得下面的学生无事可做,变成看客。对于提问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而不是上课时的即兴发挥。学生的回答也不应仅仅简单复述,而应回答对题目关键点的理解和突破,对条件的有效挖掘,对所求问题的思考思路,以及对问题的总结。

三、教师课后反思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证

新课标强调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分析与反思。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们不能急于冒进,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将新课标的理念落到实处。新课标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课堂实效。”在这里教学反思扮演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反思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对个案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或是教学语言的反思。反思之后,应该总结整理经验与不足,及时有效的补充不足。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达到在教学中深入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教学。这样就可以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增强教学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教师会在以后的教学中避免出现缺陷,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