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台中学 >> 教研经纬>> 论文集锦>> 正文内容

人学:培养真正的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30日 点击数: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如何做校长》中告诉我们:“教育,首先是人学”,“学校里最基本的科目是人学”。在《我把心给了孩子们》里他又写道,教育,最基本最核心的任务是培养人,“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就是人性”。所谓人性就是“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看,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大写的人’,促进教育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些论述与今天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倡导的关注生命,以人为本是“异曲同工”的,或者说我们在教育中“自觉”和“不自觉”地践行苏氏的教育思想。

人,是需要尊重的

在给年轻一代传授技术信息的同时,绝不应该忘记:还应当教育他们成为有高贵思想的、诚实而敢说真话的男女;在培养他们的能力的同时,绝不应该忘了:还应该培养他们高贵的人格品性。

我校是一所有着百年办学历史的国家示范高中。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有着无数的路。有的是学校建设时预先按照规划图铺设好的,但也有的是我们后来因人制宜“设计”的——这就是被广大教职工称誉的“人文路”。这些路开始并没有,但由于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一些路:崎岖曲折,歪歪扭扭,煞是难看。观察一番后,我注意到这些“羊肠小道”有的是通向图书馆,有的是通向车库,有的是通向学生的生活区,都是些必经的“捷径”,为此我有了另外的一番思考,何不因人设路!于是我们沿着这些难看的足迹筑了美观整洁的鹅卵石路。效果却并不理想。在这些美观整洁的鹅卵石小路中有几条却常常“旁逸斜出”,碧绿的草地上又衍生出斑斑牛皮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再行观察发现,问题出在上下班的女同志身上,她们的高跟鞋受不了鹅卵石坚硬的撞击。于是我又请后勤部门的同事把凡是师生认为有必要改进的路全部换成平坦舒适的水泥路面。对此,很多同志不解,哪能这样迁就教职工和学生呢。我说,这不是迁就而是尊重,尊重人性,尊重人性的本能,尊重每一个活生生生命的自然需要。这就是我们学校“以人为本”办学思想的最幼小也是最本质的体现,她让我们广大的师生员工真切地感受到学校对他们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中最本能需求的关注、关切、关爱。一个校长如果没有教师他就不可能领导好一个学校,一切皆要以人为本!

令我们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今天不少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来我们学校参观考察,听到这样的故事都非常感动,许多人都要带上一张我们这些个小路的照片。不起眼的“人文路”成了我们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

人,是需要同情的

去年的五月底,一年一度的高考迫在眉睫。学校上下都在为毕业班要做的各项工作忙碌着。但天有不测风云,62日的下午,高三(5)班的班主任突然跑到我的面前告诉我一个不幸的消息,他班上一个叫鲍宇同学的父亲,在去镇政府上班的路上出车祸去世了。噩耗把我们都震惊了!震惊之余我马上召集高三一班人研究“对策”。距离高考只有十八天,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封锁消息,让鲍宇同学安心参加好决定他人生命运的考试,只有这样才能告尉于九泉之下的父亲。我们首先走进其家庭安慰他悲伤至极的母亲,尽力做好她的思想工作,让她在孩子面前装得没事一样。安排鲍宇的班主任每时每刻关注他的学习生活特别是思想,耐心做好他考前的心理辅导工作,安排平时与鲍宇处得十分要好的同学与他一起学习、生活。一切都是那样的风平浪静,一切又是那么的小心翼翼。高考一结束,我们又立即安排人与鲍宇同学一道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告诉他真正有志的男儿应当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挫折,直面人生的苦难!但当我们掺着鲍宇跨进他的家门,看到满屋的泪人的时候,我们的眼泪也止不住的往下流。鲍宇同学最后终于以626分的高分考取了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当我们把烫金的录取通知书送到他手中时,他和他的母亲激动得热泪盈眶……

人,是需要呵护的

这是一群拾垃圾的孩子们的故事。我校2006届高三(2)班的胡晓勇是一个家境很好的孩子。在学校关心他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活动中,他常常“慷慨解囊”为家庭困难的同学捐款。平时生活上省吃俭用的他主动为到北京参加清华北大自主招生的黄兴海同学购置了一套崭新的服装。不仅如此,作为学生干部的他还主动带动全班同学在校园内开展捡矿泉水瓶,并爱家庭困难同学的活动。了解这一情况后,我一方面责成团委学生会在全校开展“向胡晓勇同学学习,用爱心呵护每一个特困生”的公益活动,另一方面要求后勤部门支持高三(2)班带头开展的这一爱心助学的壮举,校园内所有的垃圾箱里的矿泉水瓶首先要让学生捡拾,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切方便。晨曦微路时,斜晖沐浴中,食堂内,小路旁,处处都留下了我们“爱心助学”小组同学忙碌的身影。他们拾、捡、背、扛,汗流浃背却乐此不疲!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校园内捡矿泉水瓶活动的开展不仅极大地呵护了众多寒门学子,而且也极为有效地焕发了全校师生关爱人他的意识,促进了学校爱心助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一些家境不好的同学甚至也把自己省吃俭用下来的钱物用来帮助比自己更困难的同学。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所以对人生感到失望、无望甚至绝望,重要的不是生活物质的匮乏,而是他们没有生活在爱的世界里,没有感受到人世的温暖。作为一个教育管理者,我们应该努力用我们全部的身心去呵护,去“精细地接触”我们的孩子的心灵,我们才能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写下辉煌的乐章。在这个年龄,心灵对人的苦难和不幸、烦恼和孤单特别敏感。这当中的每一个音符,对学生都会形成永久的影响,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如果一个人不教育任何人,不关心任何人,不保护也不爱护任何人,不往别人的心灵倾注自己的点滴心血,那么他本人也就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呵护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展现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良心、智慧和人格。

人,是需要激励的

今年3月的一天,一位学生家长遇到我,谈他在我校读高一的儿子年初参加学校奖学金考试的情景,说得眉飞色舞。他儿子获得了三等奖学金,拿了100元,很满足,也很激动地说“爸爸妈妈给我1000块钱也比不上学校奖励的100元钱”。也许正是这100元奖学金促成了他的一次人生转折,使他从此充满了自信,上进心不断增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竟然跻身年级前列。“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基于这一理念,2004年初,我们对学生奖学金考试制度进行了修订。1.扩大了参选的人数。将过去的期中、期末考试总成绩位于“年级前200名”者可以参选,修改为“年级前500名”可以参选,同时提倡自主报名,班主任、科任老师特别推荐;2.扩大了奖学金的发放面。由过去的“占学生总数的十分之一”,修改为“占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每个年级总有三四百人能获得奖学金;3.适当降低了奖励标准,缩小了等级差距。奖金标准不是很高,三等奖也就100元。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学生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如此的改革,让更多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拥有了成就感,从而得到了无法估价的激励,增强了上进的信心。

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每一学生身上其实都蕴藏着我们没有看到的“大写的人”,因此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我们能够也应该给予学生的应当也必须是激励、激励、再激励!所谓激励是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又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行为的驱动力。所有的行为都是受激励而产生。受到高度激励的人会努力学习,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加上足够的学习、工作能力以及对学习、工作的充分认识,未来就会有出色的业绩。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每个人在他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这是个人的幸福,又是整个社会的幸福。这境界就是培养“真正的人”,实现教育的全面和谐发展。

    教育,即人学;人学,培养真正的人!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