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台中学 >> 教研经纬>> 论文集锦>> 正文内容

初探高中政治生态课堂的构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0日 点击数:

 

内容摘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对生态课堂特点的阐释,分析现实问题,着重论述了构建高中政治生态课堂的途径,揭示了人本理念与构建生态课堂之间的内在联系。关注思想政治课教学状态,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悟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使课堂教学效益得以提高,使学生得以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生态课堂;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

                                  

美国教育家德利在《自主课堂》一书中,大力提倡创造生态的课堂环境,即和谐、民主、平等、活跃、自然的教学环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人们更清醒地认识到:人的发展不仅要全面化、个性化,更应是可持续、终身的发展。因此,呼唤生态的教育,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态课堂,让生命得以充分舒展,势在必行。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实现生态课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文仅就此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生态课堂的特点

课堂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其组织运行过程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注入现代教学传媒的新课堂,课堂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和顺、协调、融洽,不仅可以反映出教育者的教育理念,还可反映出师生在课堂上的一种生存状态,不仅关乎学生的成长,还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目标能否达成。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多元的、共生的。

课堂教学生态中,教师处在一个与学生因素和环境因素构成的复杂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课堂教学角色。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重要的,每一个学生又都是独特的,他们对自己的需求有着深刻的理解,对周围的世界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解读。课堂中谁也不能代替谁或取代谁。正是这种丰富和独特组成了整体和力量。师生是一个共同的学习团队,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共同承担团队发展的责任,并为此付出自己的独特技能与力量。

2、课堂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整体的。

课堂教学的传统使命是传授知识,这无可非议,今天的素质教育也仍然把传授知识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职能之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知识。

知识并不仅仅与外部现实有关,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自我知识,强调理解和解放。如果知识只被局限于书本上的基础文化知识,甚至是应试的知识,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教育中除了知识外,还必须注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生态知识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性是开放性。开放性意味着生产性、诠释的多层性以及意义世界的多样性。生态知识观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整体性,即知识间、知识与知识背景间、认识者与认识对象间等存在着广泛的关联。

3、课程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相互激发。

在课堂这个生态系统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种复杂的种群关系。这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而不是主宰与控制的关系。课堂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课堂生态系统的平衡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相互激发。

4、课堂教学环境是适度的、开放的。

课堂这个生态系统能否保持平衡和富有活力,与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班级规模密切相关。班级规模越大,班级密度就越大,则空间越拥挤,对教学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适度的小班教学改善的不仅是课堂的环境生态,更是课堂的教育生态。课堂组织的不同模式反映了不同的课堂观、学习观、学生观、暗含着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师所期待的交往方式。课堂组织的生态模式则立足于生态的多样性、平等性和开放性,突破封闭的“秧田型”组织,通过面对面甚至头靠头、手拉手、开放师生思想、方法、言语乃至体态、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心理和空间隔阂,增加交往活动,隔洽人际关系。使课堂成为一个具有生态性的相互依存、平等共生的“学习共同体”。

二、现实存在的问题

现实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种和谐的课堂生态、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命课堂并不常见。相反,我们看到了太多的不和谐的音符:

1、教育的本质和终极目的被扭曲,教育功利主义甚嚣尘上,为考试而进行的教学俯拾皆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使学生们习惯于以书本为准,以教师为准,削弱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求新、求异的思想和能力。课堂教学的工具性和机械性不仅湮灭了教与学过程的生命活力,而且也偏离了教育的目的,异化了教育的意义。

2、课堂承载的价值功能被严重弱化。片面强调传递知识的功能,把知识完全客观化。课堂教学的客观化模式削弱了了学生联想、反思和创新的可能性。而人际交往、情感归属、社会适应、个性发展的功能几乎被淡忘。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扮演着执行教学任务、代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启动者的角色,成为名副其实的课堂权威和课堂学习的控制者。学生则理所当然地居于被主宰、被控制的地位,无奈地成为教师机械地照本宣科的对象。角色的错位打断了课堂里正常和自然的相互交流与影响,并形成了一套强化和惩罚体系。使得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变得荒谬、异化。

3、课堂教学设计及运行过于程式化,而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的差异、学生的主观感受往往被忽略。以思想政治课为例,传统课堂几乎都是一个样式: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小结——练习巩固——作业布置。新课讲授这一环节上基本上都是教师讲条条,学生划条条,记条条,背条条,一切都如老牛破车,四平八稳,了无新意。作为中学德育主导渠道的政治课堂,其承载的德育功能和觉悟目标几乎落空,师生很难有刻骨铭心、回味绵长的情感体验。课堂生态呈现失衡状态,教师可以惩罚学生,学生可以非礼教师;教师掌握着话语霸权,高高在上,滔滔不绝,学生机械被动、默默无声,俯首称臣。课堂失去了它应有的生命亮色和脉脉温情。很显然,这种状况与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课堂改革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三、以人为本,构建政治生态课堂的途径

生态学中把生态系统处于成熟的、稳定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构筑思想政治课生态课堂,要注重学生实践和体验,通过转变课堂中的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平衡课堂群体生态,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合作的探索者、平等的对话者,学生与学生成为协同的学习者,从而求得生态课堂的平衡。

1、前提——必须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内容上要注意准确捕捉人文思想。

在生态课堂中,需要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生命活动,把师生还原为真心真意、有真情实感的人。要营造一种“生活态”,即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安全、自由的生态氛围,并将学习过程与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等融为一体。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处在一种“亲临在场”的主动状态之中,学习成了有生命意义的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现象与教科书上知识的联系,使政治学科知识与生活融为一体。

例如,在讲述《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时,怎样使课本的知识让学生认同呢?可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实际入手,逐步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认识。从学生喜欢的“钱”说起,问学生为什么喜欢钱?怎样去赚钱呢?如果是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金钱是合法的收入;如果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钱是走进了什么样的误区了呢?从而引出拜金主义的内容,再请学生从正反两方面的生活实例加以说明。为什么要挣钱呢?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思考不同的选择的结果是不同的。去享受生活,去实现自身价值是正确的选择;如果陷进一味地追求吃喝玩乐的话,就会走向享乐主义的误区。同时结合生活时事“5.12汶川大地震” 的视频材料,让学生谈谈自己会怎样帮助灾区呢?最后教师可以从经济学、哲学的角度总结概括。这样从生活到知识,再用正确的知识去服务于生活,指导学生的实践。

生态性课堂是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书本知识进行互动的重要平台,其最终伦理价值的核心是指向生态课堂的主体──学生,因此,生态课堂教学的构建必须重视知识的“精选”。精选知识为学生乐于接受和易于感悟。把学生作为出发点,把学生的已有经验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来利用。

高中政治新课程经济、哲学、政治、文化四部分知识无一不以生活为主线,任何一部分都渗透着人文思想。

2、关键——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教学方法上要洋溢着人文气息。

在生态课堂中要树立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要相信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和创造力。让学生富有个性地、独立自主地、自由开放地、合作交流地学习。要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资源来看待。对同一个问题,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种思考方法,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有多少种,如果交流出来,资源共享,那将是多么大的财富。要认识到教师的教不能只定位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应该起着学生学习的引路者、帮助者、激励者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债券与商业保险》时,可采取“家庭理财”现场咨询会的模拟操作形式。1、角色分配。选六位学生分别扮演咨询者:私营企业主(欲投资30万元);中学教师(欲投资5万元);总工程师(欲投资10万元);外企职工(欲投资8万元);机关工作人员(欲投资6万元);农民工(欲投资1万元)。(学生可假设其年龄、喜好及家庭背景等。)其余学生分为六组,分别负责推荐相关业务。第一组:存款储蓄;第二组:政府债券;第三组:公司债券;第四组:金融债券;第五组:股票;第六组:商业保险。2、活动目的。六个组的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咨询者全面介绍相关知识,竭力游说其把资金投向其负责的项目。最后,获得投资数额最多的组为优胜者。3、活动规则。先由六位咨询者依次上场,简单介绍自己的情况,表达出要咨询的意愿,然后每组的成员积极上台游说。每位咨询者和游说者都限时2分钟。时间一到,由咨询者作出投资意向后,换下一位咨询者上场。活动结束,根据各组获得的投资数额评出优胜者。这样师生角色互换,把学生推到了思维的最前沿,学生的兴趣浓、积极性高,实践和创造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在活动中实现了知行统一。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教师还可以做到:微笑站在学生中间,从上课的第一声问好开始;艺术化地调节课堂,让眼睛说话;乐于接受学生的质疑,以民主、尊重的方式接纳学生;注重婉转地给予学生中肯的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同学、学会倾听、学会提意见等。

3、标志——学生自己“生产”知识,学习方式上要着重人文体验。

新课程认为,学生的学习以体验、感悟作为学习的基础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逐渐完成的,而不能靠单纯的模仿与记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媒体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自己看书,自己动手做实验,自由地发表意见、开展讨论,自由地质疑和求索。生态课堂必须尽量减少对学生学习的时空占领,给学生以更多的独立有效的思维时间,实现教师、知识和学生的多元多向多层次的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与互动。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形成多样化、有效的学习方式的组合。

例如,在《依法纳税》这框教学设计的最后,我设置了“学生践行”这一环节,安排了两个活动。活动一:“用我们的智慧点燃纳税宣传月”——请你为纳税宣传月写两幅宣传标语。示例:“水,生命之源;税,国家之本。”“爱国,爱家,从纳税开始。”宣传标语琅琅上口,每个学生都跃跃而试,趣味盎然,又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在活动中依法自觉纳税的意识再一次深入人心。活动二:为增强依法纳税意识,我们班级打算在全校范围内搞一次“税收宣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较为详细的活动方案。内容包括:1.拟定一个活动主题;2.列举宣传的内容;3.设计宣传活动的形式。学生通过参与小组活动方案的制定,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建议,与同学达成共识,加深了对依法纳税是公民基本义务的理解。

4、特征——具有开放性、非预设性和创生性。

生态课堂教学的节奏、内容、语言、活动等都应是动态生成的。动态生成,它诱发教学现成的高潮,开掘教学的深层意蕴,使教学过程充满变化和灵动,充满诗意和创造。课堂教学生成性,是一种境界,要从预设和生成中得到统一。预设中的生成,生成中的预设,更多的预设在课中、现场与细节,所有的问题都是细节,细节造就成功。若我们的老师怕出乱子、怕无法控制、怕浪费时间、怕打破预设的进程……老是瞻前顾后,是没有创新和突破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课堂理念,即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充满变化的、富有个性的情景化的场所。

例如,在讲到《消费及其类型》时,教师在预设的时候采用了由学生来设计家庭消费水平和结构的方式。教师预先给学生规定的家庭支出的项目仅限于吃、穿、住、行等传统消费的几个方面,在具体的课堂实施中,学生提出能否增加支出的项目,例如保姆费、娱乐费、请家教的费用、旅游费……等等。如果囿于原先的预设,很显然,既打击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也使教学内容本身显得陈旧和脱离时代。教师适时地采纳了学生的建议,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特点,修改原来的家庭消费支出项目,结果在各个小组展示设计结果时,异彩纷呈,多种多样,反映出很强的时代性和中学生眼中的家庭消费特点。因此恰当地抓住生成的时机和资源,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我们要理性地看待“预设”和“生成”,预设要有弹性、有留白的空间,以便在目标实施中能宽容地、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生成”。对学生积极的、正面的、价值高的“生成”要大加鼓励、利用;对消极的、负面的、价值低的“生成”,应采取更为机智的方法,让其思维“归队”,回到预设的教学安排上来。

5、注意点——课堂中一定要把握内容节奏的详略缓急,语言节奏的抑扬顿挫,思维节奏的强弱交替,情感节奏的人文相宜。

在课堂上要突出重点,主攻难点,解决疑点,需要详讲的地方重锤敲打、精雕细琢,只需略讲的地方就一笔带过。尤其要给学生留有较大的空间让其生疑、质疑、辩疑,并引导学生跳出教材,扩展探究,给学生立言评点的自由。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要拥有一双慧眼,敏锐地发现捕捉这些资源并加以利用。要根据课前的预设和课堂生成情况组织教学,在当时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因势利导,创造性的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式教学活动。在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同伴对话中互补、互构、互融,从而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朋友和学习的伙伴,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而生动的画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

新课程要求我们从思想观念上根本转变,树立人文理念。教学中要充满真善美;充满平等、自由、民主和爱心;充满人性的关怀和呵护;充满社会公德心和伦理道德感;洋溢着人道、正义和正气的气息。呼唤生态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态课堂,让学生的生命得以充分地舒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代新人。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