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台中学 >> 教研经纬>> 论文集锦>> 正文内容

提高对“学困生”的关注自觉

——基于高中阶段学困生的理性思考与策略初探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9日 点击数:
1)无活力的教育制度。怀特海说:由于对人类心理的可悲的无知,有些教育制度就用它自己所造成的无活力的概念重新把人类束缚住了。这种无活力的教育不仅是无用的,而且是有害的。我认为这种害就是用经典式的理论与实验取代了鲜活的生命和不断变化的世界,却始终视之为权威与智慧。总览当前的教育和教育制度,我们心痛的看到:分数、名次、程式、学究、守旧、行政成为学校生活的全部,一个个生命体原本充满渴望,如饥似渴的接受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却被无活力的教育无情的扼杀了自己的梦。于是,有些人选择了放弃,更多的人对知识的求索的内驱力不再澎湃,他所获得的认知和成绩与别人渐行渐远。

我们不否认教育制度的改革,甚至是进步,尤其我们要感谢那些对教育和教育制度始终怀有热情的有识之士与改革先锋,然而,教育制度与一个民族的教育传统和对教育的认识有关,甚至关联到政治与经济制度等,因此,无活力的教育制度如何根除,取决于社会整体对教育改革的认可与实践。尽管新课改使我们的教育从极端功利的层面转向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和谐的机会,尤其体现在现行的义务教育阶段,但高中阶段的教育依然充斥着各种考量,高考评价体制的改革明显落后于课程内容改革,所以,高中阶段的教育还在以往那种无活力的教育边缘徘徊不定。

2)复杂的家庭背景。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原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这里我要强调两点:一是我并不否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学习成绩的差异与遗传和智力有某些关联;二是在家庭和学校环境因素之间,我认为家庭因素对学困生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因为我始终坚信:家庭是子女的第一课堂,成功的教育总是建立在理想的家庭生活和父母的力量基础上。家庭影响如果以最纯洁的形式出现,就是人类教育中所能想象到的最高尚的因素,那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绽放出朵朵绚丽的花儿。

首先,家长对教育的认知直接影响孩子的对学习的认知和学习方式。学困生不是天生就存在认知障碍,更非天生就注定不是学习的料,家长对教育的认知程度,决定孩子对学习投入和付出程度。当然,家长对教育的认知,受诸多因素影响,譬如自身文化素养、家庭经济条件、时间和精力的制约等等。如果家长对教育和教育规律毫无触及,他们只将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给学校和老师,认为家长只要做好孩子的物质保障就行,孩子的教育缺少父母的参与和监督,其各方面能力的都会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当然包括学习能力。

其次,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对孩子学习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受传统观念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己成为家长们的普遍心态,然而现实与人们的期望往往有差距。是不是家长对孩子不应该有期望?显然不是。究其原因,是不同家长对孩子期望的把握和处理不同,才会导致不同学生之间学习的差异。过高的期望会使孩子不堪负重,身心疲惫,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过低的期望又让孩子失去斗志,无力应学。两种结果都是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与同学之间的差距产生,因此,不恰当的期望值也是产生学困生现象的重要缘由。

第三,家庭自然结构的缺陷和破裂往往导致学生学习动机的缺失和求知欲望的消极。稳定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必不可少,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它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纵观高中阶段的学困生,大多数遭遇家庭变故(这里主要指父母离异或死亡,或缺乏父爱、母爱)造成家庭功能削弱,家庭温暖减少,使子女心灵受创伤,产生消极甚至不健康的心理,对学习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表现出消极状态,他们更愿意躲在孤独的角落里,内心自卑,自抛自弃,性格孤僻,认知能力下降,对生活和学习丧失信心。他们表现的好,没有人欣赏;表现的不好,也没有人指点和纠正。

3)高中阶段学习内容的差异与学习方式的变更是造成许多优秀生也沦为学困生。就像那位家长所说:为什么小学初中学得那么好,为什么到了高中就变得如此之差?是的,我们也经常探讨这样的问题,也很想解决这一怪圈。

第一,从高中的学习内容上看,高中阶段学习的科目比初中多得多,而且这些科目之间往往缺少相互之间的联系,需要学生的多元智能能够全面发展,造成有些学生在某些科目上迟迟不能与其他同学获得较好的发展;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的难度远远超过初中,例如物理和化学学科,初中只是停留在基础概念和公式的识记与简单的运用,智力一般的学生也能获得较理想的成绩,但是高中阶段的物理和化学,需要学生有高度发达的抽象思维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较高层次的自学能力,在这方面具有天赋优势的同学往往比一般同学学的轻松,效果也很明显。

第二,从高中阶段的学习方式来看,与初中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很多同学不能在最短的时间改变和适应,往往出现学科成绩的较大差距。这里,我想举例说明一些民办学校与一般普通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学习出现分化的事例。笔者自己班级(所在学校为四星级高中)一共有某民办学校的初中毕业生10人,从进班成绩看,这部分学生的中考成绩没有明显的不足,有的甚至还比较高,从平时的学习状况观察,这部分学生大多数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做事风格,他们上课也能遵守课堂纪律,但是他们从来没有笔记,目光和精神经常游离于课堂之外,作业马虎,不求甚解,字迹潦草,语言表达存在障碍,结果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下来,最后10名学生中,这所民办学校的学生占据8人,而且其他班级也出现惊人的类似现象。究其原因发现,由于民办学校的招生和生存压力,他们唯有通过非常态的升学业绩才能招揽更多的生源,比如所有学生统一实行军事化的封闭管理、没有双休日,老师与学生之间只有谈论分数和名次,缺少坦诚的交流与沟通,学生总是在老师高压之下被动的接受和学习,他们其实对学习极度反感和畏惧,三年的初中生活让他们彻底对学生失去了兴趣,一旦进入高中,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感受到久违的快感,于是他们像放缰的野马,加上进入四星级高中的优越感,让他们从进入高中开始,就放松了对学习的追求,全然不顾学习方式的转变,结果与在正常状态下学习的其他同学拉开了差距。

第三,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与高中阶段的特殊意义让学生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高中学生一般年龄为16-19

共6页 您在第4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10239个字符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