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经纬
提高对“学困生”的关注自觉
神经心理学系统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不断与外界发生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高中阶段学生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心理发展不平衡性:即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发展却相对滞后,他们在认识和理智、情感和社交、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未能达到成熟的指标,其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这就使得很多高中生对自我认识不全面,自我定位不明确,甚至对理想和前途很少去关注,高中阶段是人生的豆蔻年华,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因为高中阶段的学习状态和认知水平直接影响了人生将来的发展方向,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让很多的高中生失去了最为宝贵的学习时光,也是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和认知发展处于消极的重要原因。
三、对策:让我们共同获得发展和成功
“学困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影响任课老师教学业绩的薄弱点,也是制约班级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升的瓶颈,如何有效促成“学困生”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发展,是一项艰难,但不是无法解决的课题。针对高中阶段学困生的转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加强情感关怀,用平等的眼光对待学困生。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责任大于天,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崇高。每一位教师都要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只有这样,才会产生大爱的情怀,才能成为让学生满意、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好教师。学困生也是班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对于班级的意义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作为任课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不能带着有色眼光,对他们另眼相待,学困生更需要老师的爱,同学的爱。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总有被尊重的需要,作为学困生,我们首先要用平等的眼光对待他们,尊重他们,让他们在平等中感受到爱的存在,在爱与平等、尊重的滋润中,他们才能找到努力的理由,否则只会破罐子破摔,完全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2.进行真诚沟通,努力找出学困原因,帮助学困生树立克服困难的积极心理。大多数学困生自身并不自甘堕落,他们比普通学生更渴望进步和成功,因为他们曾离“优秀”那么遥远。但是其最大的问题是不断的自我否定和自我迷茫,因为他们无法找到失败的理由,不知道真正的病因在哪里,这时候,他需要家长,特别是老师的真诚的关注,真正的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需要,作为教育者,我们可能更多的是关注学困生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影响,却很少去关注如何帮助无助的的他们走出学困的境地。我们可以单独找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真诚交流和沟通,悉心询问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和自我评价,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起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克服学困生的认知障碍和心理隔阂。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提倡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对于高中阶段,尤其是四星级高中的学生,老师更应该利用积极心理学的方式去对待所谓的学困生,因为他们在小学和初中,都是班级上的佼佼者,同学中的优秀榜样,帮助树立他们积极心理状态,重新激发他们的斗志是转化学困的关键所在。
3.杜绝绝对学科量化,科学客观的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所谓“学科量化”,就是指家长或老师设立要求和数据目标,让孩子们去实现这些要求和目标,并以此作为考核和评价学生机制的教育方式。诚然,“量化”学生在传统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有利于教育和管理的统一化、规范化。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学科量化不能量化学生的“道德认知”。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道德认知发展需要一个反复甚至倒退的过程。道德认知绝不是学生量化管理就可以解决。事实上,学生量化只能部分反映学生的在学习能力上的表现,并不能全面衡量学生对其他方面的学习和认知能力,比如体育、劳动、艺术、人格修养等,更不能用学科量化代替道德认知。